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业务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培训 > 业务培训 >
【精彩回顾】萧烨璎:谈谈文化馆的开放性
来源:时间:2020-04-23 15:28:52点击:
     2020年4月15日15:00,由萧烨璎老师带来的“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第十讲“谈谈文化馆的开放性”,在国家公共文化云播出。

文化馆是一个可以汇聚各种资源,进行创作、创新、创造的大平台。文化馆的“开放性”赋予了它强大的“可塑性”。萧烨璎老师就“文化馆的开放性”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1

1
 
文化馆的“开放性”赋予了它强大的“可塑性”

1

文化馆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开放性”,它既是设施,又是机构。一方面,属于文化馆物理空间的场馆365天免费开放是它的基本要求,在开放中能够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它的“自我修养”。另一方面,作为机构,在依托场馆的实体空间提供的服务和内容以外,它还承担着推动城市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完善、为区域内的全体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活力等等职能。这些职能,很多是没有清晰边界的,它包含了一种自我破除限制和边界的觉醒。而这也是文化馆相对于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其他公共文化设施机构所特有的一种属性和优势。

通过开放性赋能,文化馆可以让市区联动,携手各方,搭建起一个资源集成优化延伸的开放平台;一个让普通民众实现艺术梦想的舞台;一座连通各类文化活动实施主体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桥梁;也从以往服务小众向服务大众乃至全城延展。

1

2
 
文化馆的“开放性”需要开放对文化馆工作理念的挑战

1

1

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1

百姓的文化权益并不是我们提供什么,百姓只能被动地接受什么,而是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去为他们定制什么,甚至是在空间规划之前、项目立项之前就把百姓、主体和专业力量请到共同议事的圆桌上,让百姓既成为文化馆服务的享用者,同时也成为决策的参与者、内容的提供者、空间的管理者,成为真正的主人。

文化馆需要打开的不是简单的物理围墙的隔阻,而是管理理念的禁锢、是孤芳自赏加持给我们的束缚。文化馆人的存在感是市民大众给予的。

1

2

解决“为了谁”的问题

1

文化馆承载着公民艺术教育、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职责。场馆开放了,主体进来了,百姓参与了,内容满载了,这仅仅是开放的第一步。从广义上来讲,文化馆应该是没有围墙的,应该要认识到它对百姓提供的文化服务不应以物理空间为界,因而主动把项目、内容、服务从场馆空间拓展到全市范围。

在城市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化馆人不能与世隔绝、置身事外,而是要主动介入、主动进入、主动融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才能真正承载起全民艺术普及的职责。

1

3

解决“怎么为”的问题

1

文化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其本身的优势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线下。但在当前互联网生活方式空前发展的大趋势下,尤其是因疫情影响,不能大规模聚焦开展现场活动的当下,将文化馆的服务开放到线上已迫在眉睫。

专注于打造自有平台,汇集资源到自有平台上,这是一种做法。但是,在当下“流量思维”的引导下,更多的大众平台拥有各自不同的受众人群,覆盖不同的用户,且面广量大,是自有平台受众量在短时间内不可企及的。为了扩大服务与内容的影响力、覆盖面,非常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平台来推送不同的产品和内容,文化馆不能固守自己的阵地,而要主动出击,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在不同的平台上露出自己,形成覆盖多平台的发布矩阵。

1

3
 
文化馆的“开放性”对文化馆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文化馆的开放性,其实是对文化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性也好,可塑性也好,最后都是要通过文化馆人来实现质变和成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化馆人也面临很多挑战,但挑战永远是和机遇并存的。

5

1

对新时代群众文化的认识

1

新时代群众文化是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提升市民大众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激发民间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基础。

5

2

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新特征

1

需求多元、受众多层、形式多样、服务多极、空间多维。

5

3

文化馆人面临的新挑战

1

价值引领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内容生产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策划营销能力、自我更新能力。

文化馆的开放性,实质上开放的是一种“胸怀”,体现在不分你的还是我的,不再纠结于体制内与体制外之分别,不再为官方的与民间的而厚此薄彼,而是要多讲讲“我们的”。无论是群众文化,还是市民文化,文化馆服务的对象就一个,那就是老百姓。文化馆的服务与老百姓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全社会的文化创造相比,只是沧海一粟。所以,只要是能够有助于市民艺术人文素养提升的、有助于满足市民大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都应该以开放的胸怀,用开放的载体、开放的形式、开放的话题,去牵手、去拥抱、去激发、去引领。

主讲结束后,主讲人凭借深厚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创新实践针对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与线上观众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1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在敞开大门的初始期,遇到过哪些困难,有没有被社会淹没的危机感,通过什么方式化解危机的?

萧烨璎老师说,新馆刚刚开放的时候,感觉不是被社会淹没,而是有一种“怎样才能把更多人吸引到文化馆里来?”的焦虑。

新馆开放以后,有很多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年轻力量加入到文化馆队伍中,他们的理念和老文化馆人不一样,具有开放性,也具有主动出击的工作态度。他们想办法主动出击、主动服务,到一些互联网交互平台找项目和合作伙伴。等影响力渐渐出来了以后,随之而来就有了很多自流量。只有把更多的人吸引到文化馆,增加文化馆的粘合度,文化馆才会有持续和旺盛的生命力。

萧烨璎老师认为群众文化最终的目标是群众自治。当把市民大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激发起来以后,他们的创造力就是文化馆发展的最大动力和基础。文化馆的开放性,从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文化馆人的成长性,他们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文化自觉是被慢慢激发起来的,是相辅相成的螺旋式上升的。

 
 

1

如何处理好自建平台和公共传播平台之间的关系?

萧烨璎老师认为自有平台和公共传播平台应该是双轮驱动的。

第一,打造数字文化馆,在线上打造一个未来的数字公共文化空间,是大势所趋。文化馆应该立足于数字资源的内容建设上,在“精”字上做文章,打造“内容+”的大平台,以内容为王,将线下资源做成线上具有品质的优质资源,凸显文化服务产品的品质和特色。

第二,公共传播平台弥补了文化馆的劣势。文化馆的传播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应该要有“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公共传播平台,将优质资源借助公共传播平台更广泛的传播,把主流意识价值传播出去互为补充。

文化馆既需要错位竞争,做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要能够和公共传播平台牵手,大家共同来推动公共文化。疫情带来了一个数字文化的倒逼,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好“精”和“广”两篇文章,更有效地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解决原来线下服务在时间、空间、人群上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1

请描绘或者说预测一下未来文化馆的发展趋势。

萧烨璎老师认为,很难用一个标准来给文化馆画像,因为不同的文化馆承担着不完全一样的职责,而且文化工作与地区、人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质等紧密相连。萧烨璎老师就文化馆未来发展趋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文化馆应该成为一个区域的文化枢纽型机构;第二,文化馆应该成为未来市民大众身边的一个文化生活的空间;第三,我觉得未来的文化馆肯定是一个在线、在场、在播三位一体的工作场。

同时,她也提到未来文化馆的模样应该是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心目当中的文化馆是什么样的,文化馆就应该是什么样的,只有扎根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文化场馆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1

锦江区文化馆积极组织全馆同志

参与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的在线培训

1

0dd84a1ea235d27aa662949fb2d1024_Jc.jpg

1

4b7dffe286d9ee82b29375cab4d7e49_Jc.jpg

1

5f1234c95c676d8b5c031bda133241c_Jc.jpg

1

47eab5d2fbea70da886995d7b341d14_Jc.jpg

1

c58e79d7f82da5476db284571eef897_Jc.jpg
 
 
 
 
 

5

“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

第十讲“谈谈文化馆的开放性”

的精彩回看已上传至国家公共文化云,

您可以通过识别下方二维码

观看精彩视频,赶快行动起来!

识别二维码观看直播回看

锦江区文化馆为武汉加油!

为中国加油!

锦江区文化馆温馨提示:
 

来源:中国文化馆协会

编辑:冯永利

<p align="left" style="margin: 0px 0px 25px; color: rgb(51, 51, 51);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2px; line-height: 2em;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审核:张红波

微信图片_20200326105902.png

分享到:
上一篇:【精彩回顾】黄晓丽:智慧 品牌 社群——对未来文化馆发展的几点畅想
下一篇:【精彩回顾】范周:文化馆发展中的社会化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