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群众文化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群文动态 > 群众文化活动 >
作家李贵平做客“锦江大讲堂”分享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来源:时间:2019-08-19 13:37:53点击: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市民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功能区, 全力打造“品位锦江”,2019年8月17日,由成都市文体旅局主办、成都市锦江区文化馆与成都市读者报社有限公司承办的“锦江大讲堂•茶马古道与川西旅游”在成都市龙轩客会书店(恒大广场店)举办。
    主讲老师李贵平,是四川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委员,四川文学奖评委,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中国周刊》《旅游与摄影》《芒种》《四川文学》等刊发1400多篇军事述评、游记、散文等。2015、2016、2017连续三年囊括四川报纸副刊评选共15个一等奖。出版《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中国文史出版社)、《开拓者风采》(四川文艺出版社)。现为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副主编(地理)。
    在讲座中,李贵平老师讲述了《松潘:文成公主塑像的“误导”》《丹巴碉楼与乾隆大小金川之战》《报恩寺:从惊天骗局到惊世建筑》《马尔康:马帮“下岗”后无所适从》《“六君子”:1990年发现茶马古道》等5个深藏在茶马古道中的故事,直接把现场观众带回到了历经风雨的那段漫长岁月中。关于茶马古道的命名,李贵平还专门提到了“茶马古道六君子”在首次考察茶马古道中的生死经历。李贵平说,1990年6月底,云南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木霁弘与同事陈保亚、徐涌涛、李旭、王晓松、李林,一共六人,拿着6000元经费,找到马帮师傅做向导,怀揣梦想踏上了寻找茶马古道之路。这是一次惊骇之旅,遭遇各种生死考验:上百天时间,六个年轻人步行2000多公里,翻越几十座4800米以上的雪山,跨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50多条激流险滩,收集记录滇藏川大三角地带语言文化、地理风俗等近百万字资料,拍下3000多张纪实照片,录存上百盘民间故事和方言的磁带,采集上千个实物标本……六个人于1992年发表了关于茶马古道考察和研究的第一篇论文《论茶马古道的历史地位》和第一本专著《滇藏川大三角探秘——茶马古道研究》。“茶马古道”这一特殊的名称,就此开始在文献中迅速传播。
    谈及茶马古道的现状,李贵平感慨地说:“随着公路的扩展,世界上很多古道都被现代交通取代了。公路的兴起就是这些古道生命的结束。茶马古道的主干也不断被公路替代,茶马古道的网络正在被分割成局域网络。我们现在走在茶马之路上,并不等于走在活生生的古道上,原始的运载工具和方式已经难以再现。古道的消失不仅是古道本身的消失,伴随的是古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消失和语言文化的消失,这对人类是一个重大损失。不过,虽然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茶马古道的综合价值依然值得去挖掘、整理、呈现。”
    在现场,马平就《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的撰写提出了全新解读。在他看来,成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故事,正是通过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等道路将这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传播给世界。这是成都人对世界的贡献。他总结说,李贵平的创作,让我们重新发现茶马古道的价值。这不仅是一次茶马古道的回顾,也是展现古道的未来价值,对我们当下重估巴蜀文明提出了新的思路。
    茶马古道的传奇故事,引起了现场读者极大兴趣,随着李贵平的解读,大家对茶马古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茶马古道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古蜀文明对外交流的走廊,是文明传播与交融之道,至今仍有开发不尽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分享到:
上一篇:“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锦江区第二十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摄影作品评选结果出炉
下一篇:成都市老年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书画联展锦江区开幕